166舰老兵的诉说:回望青春 不忘荣光
2021年6月26日,166舰停靠九龙坡区建设码头,化身166舰陈列馆,并于6月27日正式向公众开放。
如今过去一年了,166舰接待了60万游客,大家都争相踏上166舰,感受我国海军的发展史,感受从心中喷薄而出的爱国热情。
对于曾经在舰艇上服役过的老兵们来说,这种感情更加深刻,特别是166舰定居在家乡重庆,勾起了他们怎样的回忆?他们又有些什么话想说?
李亨利
是我待了14年的“家”
▲李亨利执行任务时与外籍海员的合影。
1987年,18岁的李亨利入伍到南海舰队服役,彼时的166舰还未出厂。1990年,李享利和战友一起奔赴大连,去“接”166舰出厂。
“当时在大连看到166舰时,只觉得威武雄壮,也着实自豪。”李享利告诉记者,他和战友一起上舰后,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学习、训练,1991年11月,人员和舰艇之间磨合、熟悉完毕后,166舰正式加入海军序列。从此,一直到2004年退役,李享利才离开这个自己待了14年的“家”。
李享利在166舰上隶属锅炉一班,锅炉班的工作是为军舰提供动力保障,他还担任班长。在一次重大演习中,曾荣获过三等功。1994年,李亨利跟随166舰第一次走出国门,来到俄罗斯;1997年,珠海舰连续访问美国、墨西哥、秘鲁和智利等四国五港,开创了我人民海军主战舰艇首次横跨太平洋的历史,历时100天,也创造了出访时间最长、航程最远、出访国家和港口最多、出访人员最多等诸多纪录。在李享利的记忆里,每一个瞬间仿佛就在眼前。
而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97年,香港回归前夕,166舰保持一级战备状态。“因为有任务,我们必须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严阵以待,我当时在机舱内坚守,一边看着时间,默默地唱着国歌,热血沸腾。”李享利说,这是属于中国人的自豪时刻。
2001年本来是李亨利退役的时间,彼时,家人已经帮他在主城区电力部门找好稳定工作,但因为国家需要,他怀着对166舰的热爱又继续服役,一直到2004年才正式退役。后来无论是在做基层工作或是创业遇到再大的困难,他都没后退过,他说,这是166舰的历练。
2020年,听闻166舰要落户重庆,李享利带着妻女专程去了东港,这是一次阔别17年的“久别重逢”。如今,166舰在我区已经安家落户一年,李享利说,他会找一个时机,踏上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再看看。
1996年底,16岁的马冰来到南海舰队服役,接下来他接受了3个月的民转兵训练,随后又接受了大半年的专技学习,成为一个电工兵。1997年底,马冰正式踏上166舰,成为电工班的战士。
“跟舰执行出海任务时,见了‘深蓝’才深切感受到国家之大。”马冰告诉记者,在舰上工作,随时都保有敬畏感和使命感。不过,作为新兵,刚到舰艇上时,可是结结实实得了个“大礼包”——晕船、晕码头。
“1998年的时候,我第一次跟舰执行出海任务,老兵还跟我们开玩笑,要‘交公粮’,我还不懂什么意思。”结果一到深海就吐个不停,胆汁都吐出来了。这还不算完,在执行完任务从西沙返程的过程中,又遇到12级台风,当时166舰后方护卫舰的舷号都被雨水混合着海水冲刷掉了,马冰睡在宿舍的上铺,只有紧紧地抱着栏杆。
临近码头,老兵又来提醒,要晕码头哦。马冰毫无概念,平地怎么会晕?作为电工班的战士,在舰艇停靠在码头上后,他要立即断电、拉线缆,刚一落地,只觉得天旋地转,一屁股就坐在地上,缓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。
“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、相机,留下的照片不多,拍下的第一张与军舰的合影,还是1998年大年初三的时候,与战友张伟一起在后导弹发射支架拍的。”马冰回忆。
在166舰停靠在建设码头的这一年时间,马冰的战友们多次相约,要去166舰“团聚”,但因为工作忙碌,马冰一直未能成行,他说,希望后面约着战友再去同样的地方拍一张照片。
▲马冰(左)和战友张伟合影。
他是和马冰同一期来到166舰的。“新兵训练辛苦,和战友们也还没熟起来。”张伟回忆,最想家的时候,几乎每个战友都捂着被子悄悄掉眼泪。后来,大家互相开导,战友多了,欢笑就多了起来。
“当时166舰是南海舰队最先进的驱逐舰,我们上舰艇的时候,166舰刚执行完美国、墨西哥、秘鲁和智利四国五港的出海任务。”张伟回忆,老兵们会给新兵分享过程中的趣事,也给他们带回来一些纪念品——各国的小额货币,虽然后来这些货币几经散落,但张伟还记得,自己第一次见到秘鲁几万元一张大面额纸币的惊奇。
在张伟家保存完好的,是一个优秀士兵的奖牌和166舰的胸牌。张伟告诉记者,每一个士兵都有一个印有自己名字的胸牌,这是一个见证,见证那段青春。而优秀士兵的勋章,则是他用认真积极的工作换来的荣誉肯定。
“最初的想家之后,就明白自己作为军人的责任。”张伟告诉记者,一个个男孩都是如此在军营打磨,变得坚毅,长成真正的男子汉。因为表现突出,1999年,张伟在部队入了党,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。在2001年退役以后的日子里,这些成为了张伟不断前进的动力。
“虽然开馆当天没能到现场,但在我的脑海里,其实已经把舰艇抚摸了千万遍。”张伟说,舰艇的每一个房间、每一个床铺,他都记得清清楚楚,他计划着,在建军节那天,约上战友上舰,再一次感受那段青春的荣光。
▲何平与探亲的妻子合影。
“我们西南地区的娃儿,从小到大都没见过军舰,第一次看到的时候,心里面很是震动。”1997年10月,19岁的何平来到166舰服役,此后11年的时间,何平将青春在军舰上绽放。
何平回忆,自己最初被分配到枪炮部门弹药班,后来又到舰艇的最高点负责测距工作。“一年四季都在舰艇上生活,起床、出操、整理内务、学习,每天都在重复,但每天都充满热情。”何平告诉记者,最自豪地就是跟随军舰去到祖国的各个海域巡逻、演习,连续航行几天几夜,感受祖国的辽阔。
何平还说起一件趣事,服役时,有次在汕头水域演习时,一艘潜艇出了一点问题无法航行,需要166舰拖行。因为拖行速度有些慢,补给船又没到位,舰艇上冻库里的食物都被大家吃完了,后来大家萝卜白菜煮一锅,吃完之后又回到各自的岗位坚守。
知晓166舰要在建设码头安家落户之后,何平看到相关招聘公告,也投递过简历,想在166舰上继续服务,重庆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当时也面试了何平,不过因为一些原因,最后何平并没有在166舰工作。不过,这并不影响他对166舰的热爱,在此之前,已先后两次专程跑到东港,去看这个“老朋友”。
何平和妻子没有子女,但侄儿与夫妻俩很亲厚,每次看到家里何平与166舰的合影,都嚷着想当兵,在何平的家里,有一个166舰的模型,何平也喜欢拉着侄儿的手抚摸过模型的每一寸,告诉他,曾经发生在这艘荣誉之舰上的点滴。这是何平的追忆,也是对于下一辈孩子的期待,男儿自当参军报国。
防控小贴士
更多新闻
文字:周双双
视频:宋俊雄 谭明伟
小编:由果
校对:冷玮 龚玲
责任编辑:陈维强
副总编辑:陈显焕
总编辑:周建
出品人:刘德贵
法律顾问:重庆准的律师事务所 张涛
声明: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,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认为内容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